防艾周 | “携手防艾抗艾,共担健康责任”系列活动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为响应我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号召,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并形成常态、形成机制、形成氛围,我校开展了“携手防艾抗艾,共担健康责任”防艾周系列主题活动。
一、防艾观影会

为进一步科普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我校红十字会举办防艾主题观影活动。
通过观影,同学们认识到艾滋病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危险和病患者生活的不易与艰难,需提升意识,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艾滋病患者,让这个社会少一份歧视,多一份关心。
二、防艾知识讲座
为了提升防艾知识知晓率,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艾滋、正视艾滋,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我校开展了预防艾滋知识讲座。本次知识讲座邀请了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感染科的赖静兰医师。



志愿者为大家分发了防艾知识海报
此次防艾讲座,同学们从多角度系统地了解了艾滋病,也对艾滋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洁身自好、有所克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要正视艾滋病,消除歧视,防艾知艾,面对艾滋病人,也应该做到平等对待。
三、防艾知识竞赛


我校进行防艾主题知识竞赛,同学们通过现场答题,进一步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发病的机理和症状。本次知识竞赛也让我校学生在正视艾滋病问题、消除对艾滋患者歧视的同时,推进了生工学子对艾滋病全球蔓延等问题的关注。
四、防艾主题签名活动

为了进一步宣传普及预防知识,提高广大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营造良好的社会气氛。12月1日,共青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举办了“为爱防艾,以爱抗爱”艾滋病签名活动。
签名活动得到了生工学子的积极响应,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路过的同学们纷纷在签名横幅前驻足问询,并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写下自己的承诺,为防艾抗艾的宣传活动助力。
五、团团防艾知识科普站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的一种传染病。
“获得性”指的是后天得到的,而不是遗传的。
“免疫缺陷”指的是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
“综合征” 指的是患者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会性感染、肿瘤)。
“传染性”指的是可通过血、性、母婴传播。
“无疫苗”指的是靠广泛宣传教育和行为改变。
“无法治愈”指的是目前抗病毒治疗仅只延长生命。
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的异性或同性性交或口交。
2.血液及血制品传播
静脉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
共用侵入性操作的医疗器械。
输入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
与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
3.母婴传播
艾滋病病毒的女性怀孕并生育。
如何预防艾滋病
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可以远离艾滋病: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性乱。
2.不进行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
3.不以任何方式沾毒、吸毒,远离毒品。
4. 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6.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纹身、美容或手术。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染伤者的血液。
8.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毒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六、团团说两句
比艾滋更可怕的是对艾滋的偏见和无知,让我们理解关怀艾滋病人和病毒感染者,同时做好预防,让我们携手抗“艾”,让世界充满善意与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