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省直机关共青团工作要点
(征求意见稿)
2012年省直机关共青团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全省机关党的工作会议和团省十二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纪念建团90周年为契机,以“永远跟党走,青春促跨越”为主题,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着力融入大局,着力服务青年,着力夯实基础,团结带领省直机关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着力融入,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争有为
1.强化青年理论武装和思想引领。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重大主题的学习宣传教育,举办第二届省直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和党团知识竞赛,深化青年思想理论建设。抓住喜迎党的十八大、纪念建团90周年重要契机,深入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海西献青春”等主题教育活动,以崇高理想引导青年,以“福建精神”激励青年,以高尚道德培育青年。加强分类思想引领工作,结合机关、企业和学校实际,开展成人宣誓仪式、“一封家书”、红色之旅、红歌会和“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行之有效的道德实践活动。
2.持续开展打造优质软环境活动。发动各级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和广大团员青年开展“学厦航、学先进,打造优质软环境作表率”活动,学习推广厦航“精、尊、细、美”服务,选树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引导机关青年在打造优质软环境中作表率、当先锋。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开展“优质服务示范月”活动,举办创建集体负责人培训班,修订创建管理方法,做好考核复查工作,努力培植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品牌。
3.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创先争优、建功立业”主题,拓展为建设海西建功立业活动,引导机关青年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继续开展青年突击队竞赛和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号队联建”活动,引导青年在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中展示青春风采。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工技能竞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年大胆创新,勇于创造,为建设创新型省份贡献力量。认真总结结近来创先争优的做法经验,探索建立团组织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五四”期间,召开省直机关纪念建团90周年表彰大会,评选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组织优秀青年典型进校园进机关、进工地,发挥典型榜样作用,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着力服务,在深入基层、贴近青年中展作为
4.深入推进“走进基层”行动。持续抓好省直机关与南平市“共青团城乡互动四级联创”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和座谈会,探索建立“省市前头、县级为主、项目运作”的工作机制,实现联创共赢的良好局面。组织机关青年深入省直各单位扶贫驻点村,深入社区、服务基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联系基层、学习基层、服务基层的活动,开展国情省情民情调研。团工委将继续组织团干部到省内有关地市开展“下基层、接地气、转作风、交朋友”学习调研活动,增强群众观念,提升做好青年工作的能力。
5.积极开展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重温雷锋故事,宣传身边雷锋式的先进典型,引导机关团员青年学雷锋、见行动,踊跃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认真学习“长汀经验”,加强生态环保教育宣传,引导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内河整治、家园清洁行动。继续围绕福州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主题,广泛开展文明劝导、应急救援、助老助残、义乌献血、禁毒防艾等行动,积极参与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深入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发挥省直优势,整合有关资源,努力打造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品牌扩大社会效应。
6.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大力弘扬、认真践行“福建精神”,积极培育具有省直机关特点的机关青年文化、校园文化。继续推进“读书漂流”活动,通过组织读书协会、读书沙龙、青年论坛、主题阅读等活动,引导青年养成读书习惯,引领读书时尚,促进学习型团组织建设。依托兴趣小组、社团组织和团工作联系片,利用五四、七一、国庆元旦等重要节点和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体活动,推动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团工委将举办屏山青年读书讲坛,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组织第六届省直青年篮球锦标赛。
7.着力服务青年成才成长。坚持团组织向党政汇报制度,开展青年思想动态调研,及时反映青年合理诉求,积极推动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青年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认真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做好“推优入党”、“推优荐才”工作,不断发现、培养、表彰、举荐优秀青年人才,为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加强对青年成长过程的人文关怀,关注青年身心健康,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调试,帮助青年正确认识、理性处理人际沟通、社会竞争、恋爱婚姻、就业创业等方面遇到的压力。
三、着力建设,在夯实基础、增强活力中求能力
8.积极实施团建基础工程。各单位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坚持党建带团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团建工作,扩大组织覆盖,充实团干队伍,激发基层活力,要健全完善团内各项制度,做好到期换届改选、团干部选配和团情统计等工作,保证团建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团工委将建立团建工作研讨交流制度,举办举办第五届团建论坛、第三届团建特色项目竞赛活动,汇编特色案例,选树先进典型,建立团工委委员联系基层制度,重点深入基础相对薄落、工作难以推开的单位调研走访进行工作指导,深入符合条件的单位推动成立青工委,坚持基层团组织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完善团内先进考评激励机制,促进基层团建整体水平的提升。
9.加大团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坚持新任团委书记选配把关、任前约谈和工作指导制度,加强团干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作风纪律和能力素质教育,引导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成长观。举办省直机关第4期团干部骨干培训班和第22期团干部培训班,积极选送团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鼓励各级团组织自行开展培训工作,增强团干部凝聚服务青年、指导推动基层的能力。加强与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两个团工委、兄弟省市以及省内地市团工委的联系与交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经验。按照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团省委的部署,继续做好选派高校团干部驻县挂职锻炼工作。
10.进一步加强团工委自身建设。建立团工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定期工作研讨制度,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探索总结机关青年特点和工作规律,提高团建科学化水平。坚持团工委委员会集体决策制度,调整充实团工委委员会班子和各工作联系片负责人,落实委员工作分工和项目轮值机制,进一步发挥委员和联系片的作用。深入研究青年善用新媒体的特点,创新工作载体和方法,开展富有思想内涵、融合时尚元素、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鼓励和支持基层团组织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联系和影响青年。做好团刊团报征订及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力度,扩大工作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