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社科〔2009〕4号文件《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参观考察活动的通知》、闽委教宣〔2011〕36号文件《关于做好2011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海西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有关精神,做好每年思政教师的“海西行”社会实践活动,使此项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为了更好地提升我院思政部理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扩大视野,提高我院的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水平,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思政部以及基础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于11月4日至6日前往武夷山学习考察,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活动指导思想
根据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精神,进一步了解武夷山的自然文化遗产,增强我院思政教师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开阔视野。
二、学习考察活动内容
参观武夷山名人馆、朱熹书院、蒋介石抗战指挥部;观看“印象大红袍”。
三、学习考察人员
包有或、冯小燕、张文树、罗洪、林增荣、蔡立峰、蔡慧、戴智勇、余效龙、陈若薇
四、学习考察收获
1、武夷山自然文化遗产浓厚,尤其是朱熹文化博大精深。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朱熹是理学思想孕育、形成、发展在武夷山。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教学达50余年,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形成儒学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学。朱熹在武夷山创办学院,聚徒讲学,在他的影响下,宋至元朝在武夷山创办学院,传播理学思想的著名学者达43位,使武夷山成为“三朝(宋、元、明)理学驻足之薮。”朱熹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瑰宝。



2、印象大红袍是福建省、南平等市倾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一直以来,武夷山的山水风光让人们流连忘返。近年来,武夷山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打造精品文化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形象。武夷山大红袍作为“茶中之王”,早在唐宋时期就盛名远播,大红袍传统制作技艺在成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又代表中国乌龙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印象大红袍》突出故事性和参与性,不仅展示了茶史、各个制茶工艺,还借助当下流行的“偷菜、炒房、蜗居”等语汇,说大王与玉女的爱情故事,说大红袍的来历,说现代人所有的烦恼,说一杯茶所带来的幸福和感悟。
3、此外了解到武夷山的山水文化、武夷山的岩茶文化、武夷山的理学文化、武夷山的道教文化的特点、武夷山的佛教文化五个方面。
基础教研室
2011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