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安全问题日渐增多,成为学校师生和大学生家长的“烦心事”。针对问题导向,康复保健系立足“我为师生办实事”,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立德树人、“三全十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康复医学和健康管理专业特点,将健康管理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咨询与自助、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体系,构筑系部师生心理安全稳定的重要防线。
一、构建专兼结合的分级管理工作体系。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制定《康复保健系学生身心健康普查及思想动态研判制度》,每年新生入学报到一个月内,由系年级辅导员按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求,统一组织全体新生无条件、分批接受免费心理健康普查,开展心理健康管理。发挥心理教研室的专业优势,建立班级心理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系分管学生领导—系党政负责人齐抓共管的分级把关心理支持体系。
二、发挥“课程心理+心理课程”的教育作用。在校官微、系官微、系网站等多个平台都不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相关推文,科普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观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讲堂》系列精品课程,交流心得,分享感悟,展现健康阳光心态。以《康复心理学》为心理主课程,改革教法,围绕“实训直播,呈现现场,增强技能获得感”,组织学生视频演绎与制作、小组案例讨论设计、学生自制心理沙盘;围绕“翻转课堂,情景剧场,增强心理体验感”,设计情景剧,以“未感染新冠肺炎但产生心理不适”、“糖尿病患者心理问题”、“睡眠障碍”、“脊髓损伤”等主题,让学生以“演员”角色参与体验;围绕“心理思政,思想热场,增强教育时代感”,将福建医疗队援鄂“抗疫”事迹与康复心理学、医学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从“大学生心理特点”、“疫情期的心理变化”、“身心一体的心理调适方法”和“复学后的心理准备”等方面向同学们阐释康复心理知识点,增强康复心理教育的时代感。疫情期间,系心理专职教师开设“抗疫心战”专题直播,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线上心理健康专题讲座2场,场均观看人数700+。

学生线上情景剧演绎

《康复心理学》课程实训

疫情期间线上心理健康讲座
三、创新“互联网+心理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依托系部“智慧心理云平台”和开放心理咨询室,完成536名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台账预警86人,重点关注13人;针对学生突发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开展一对一线上或线下心理咨询服务20余人次。依托产创融合中心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小分队,带领学生深入社区、机构开展心理义诊健康服务,让他们边学边做,边做边体验,真实掌握心理援助技术。系心理教研室主任参与省心理研究会、省总工会等抗疫心理援助服务团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获得了组织所颁发的“优秀志愿者”荣誉,其心理服务过程被抗疫纪录片《37.2℃》所记录。

专业心理咨询师予以学生心理辅导
智慧心理云平台心理支持系统
产创心理小分队赴社区开展心理服务
康复保健系
2021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