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谢青
此次课程思政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听课,从完成任务到主动思考,这是非常明显的态度转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谈了这么多年的“教书育人”,其中的育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单纯指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公共基础思政课程,我们专业教师应该从各自的专业课程中积极发掘文化价值,与专业知识恰当融合,转化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学载体,探索和发展对学生能够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方式。课程思政丰富与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同时也拓宽了专业课程教学实现内涵式提升的路径。那么如何在自己主讲的《基础化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中开展和实施课程思政呢?
一、建立课堂仪式感教师应以身作则,注意个人形象。特别是疫情导致只能进行线上直播教学时,教师更要穿戴整齐,适当淡妆,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时,引导学生换好正装,坐在书桌前认真听课,营造教学现场氛围。坚持上课的问候礼仪和下课的告别仪式,让课堂始终保持仪式感和隆重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用暖心的语言、语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适时、及时提出表扬,尽量做到清楚叫出每一位同学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仪式感的渲染,能有效促进学生融入课堂,为课程思政的实施奠定基调。
二、将哲学辩证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在基础化学模块化学反应项目中,可通过化学平衡知识点融入辩证思维。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抗衡该改变(勒沙特列原理)。万物一理,化学平衡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所有事物的发展,人类社会发 展需要平衡,人一生的发展同样需要不断调整并保持平衡:人在顺境时要收敛,要谦虚谨慎,不要膨胀;人在逆境时要冷静,找准时机改变逆境。要培养自身坚韧的品格,磨练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坚守内心的平和及做人的操守,实现人生价值。
三、将培养科学素养融入课程思政以化合物模块对映异构的教学为例,以“反应停”事件进行课前导入。“反应停”(沙利度胺)是当时治疗孕妇妊娠初期反应的特效药,能有效缓解呕吐症状,但却导致了成千上万“海豹儿”的出现。后经 研究发现,反应停是由一对对映体构成的混合物,具有右旋(R构型)和左旋(S构型)两种结构,其中右旋体对缓解孕妇妊娠反应有明显作用,而左旋体(S构型)却具有致畸性。据了解,当时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实验,缺少严格的临床实验,就开始在多个国家投入使用。以“反应停” 事件作为融入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手性和手性药物相关概念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此向学生强调树立严谨治学精神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传递敬畏生命、崇尚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将爱国主义融入课程思政在原子与分子项目教学中,讲徐光宪院士通过计算进行轨道能级大小的比较和能级组的划分。徐光宪院士一生致力于祖国化学的发展,1951年,徐光宪院士博士毕业不久,朝鲜战争爆发。徐光宪院士和夫人认为祖国更需要他们,于是放弃美国更优越的条件,毅然选择回国。在化学领域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国家科技的发展奋斗终身。在课堂上引入名人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课程思政在实验过程中渗入绿色化学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增强环境保护与自我保护意识。如在设计实验时,尽量避免使用挥发性有毒溶剂。六、将安全意识融入课程思政在讲含氮化合物时,可以结合新闻时事,如“苏丹红事件”——肯德基的“新奥尔良烤翅”中检测出苏丹红而被停售,由此引入偶氮化合物。再比如“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事件”“毒胶囊事件”等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此类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以人为本,始终传递正确应用化学的价值观。除以上案例,在备课过程中,应继续挖掘、不断补充、恰当切入思政点,活跃课堂、丰富教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推进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