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心得体会
林蔚
根据学院的要求与安排,我参加了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推进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专题网络培训,经过自己在网上课程学习和主题研讨,受益匪浅,收获颇多,无论是在知识的广度、宽度,还是在对问题的认识和反思中都大有神益。下面谈几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第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很大,我想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门课程的主讲老师都是在领域内资深的教授,知识渊博,是我深受启发。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来讲不仅扩充知识,更是对书本知识的深入,可以说是我上课的教学源泉。这也从另外一方证明自己知识的不足,也指明了自己将来所要追求和努力的理论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讲好专业课,认真做好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的融入,当好学子们的引路人。专业教师既要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升专业教学实效,更要认真研讨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全方位促进莘莘学子的认知、心理、道德的形成,坚持和把握正确的德育方向,帮助学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第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对我个人素质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到的促进作用。高校专业以往更多的是以术为主,忽视了“道”的传授。通过培训,我扩宽了思政融入的思路,学习了思政融入的时间技巧,思政元素不仅仅来自专业本身,更可以结合各种社会热点时事,全方位育人。
第三,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了思政元素的融入探索。课程思政是“以智育德”,是在专业课的教育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调动育人元素,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任务。对于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入点,我们主要进行了如下探索。
1.以医疗器械的产品特殊性为融入点
医疗器械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讲授绪论时,设计“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医疗器械产业升级与质量管理提升”的思政融入点。在讲授微粒检测技术时,通过对防治微粒污染对策的介绍,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医疗器械行业“质量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介绍生物学评价试验及不良事件监控工作时,启发学生理解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覆盖医疗器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无论身处哪个工作环节,都应该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2.以医疗器械的行业特殊性为融入点
医疗器械行业的高素质从业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知识、技术、道德和抱负。介绍医疗器械的微生物检测时,通过对医疗器械GMP规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职业素养。教授医疗器械物理性能检测时,引入“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一中国传统名言,树立医疗器械行业从业者必备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讲解遗传毒性试验时,以相关重大科研发现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坚定不断求索的科学信念。
3.以医疗器械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为融入点
新时代的高职学生应该胸怀祖国,关心社会,因此我们教学中尽力挖掘社会公共事务和专业课的联系,做到多维度、全方位育人,逐渐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例如,在绪论一章中,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口罩的生产和质量检验工作,启发学生讨论并理解无源医疗器械检测技术对社会的重要作用。讲解重金属检测技术同时介绍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防范,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发展经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介绍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技术时,则通过检测试剂从鲎试剂到重组因子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观念。
感谢学校和国家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继续参加这样有意义的培训,每一次培训所带给我的思考都将会继续伴随我的成长,使自己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