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党团学一体化”组织框架,推进“点线面全覆盖”育人模式)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药系学生党支部工作“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中药系学生党支部隶属中药系党总支,成立于2020年9月。现有党员14人,其中正式党员8人,预备党员6人。项目实施时间从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止。本项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专业特色,依托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搭建“党团学一体化”组织框架,推进“点线面全覆盖”育人模式。
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立项活动,结合本职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转化立项活动成果,促进立项活动走深走实。
二、“立项活动”背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一年来,中药系学生党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尝试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党建工作,搭建“党团学一体化”组织框架,推进“点线面全覆盖”育人模式,提升党员发展教育成效,解决党员质量提升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立项活动”做法
“党团学一体化”组织框架是基于我校中医药文化底蕴,依托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作出的一种工作框架新尝试。在系部层面,形成党支部、分团委和学生干部队伍三者协同机制,推进五类学生干部交叉任职(包括在校学生部门、社团、系分团委、系学生会、班级等担任职务的主要学生干部),将党建育人网格化,推进学生工作“点线面全覆盖”育人模式,旨在加强党组织在学生中的领导作用,发挥团组织在学生中的凝聚和服务功能,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在具体事务工作中的统筹协调和解决问题能力,以达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
1、找准理论发力点,组建党员干部主力军队伍,强化党支部核心作用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化党支部在“党团学一体化”中的核心作用。支部以杏林党建工作室为阵地,找准理论发力点,夯实理论基础,以月为单位推行“1+N”理论学习计划,督促教师党员完成理论学习,引领学生干部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在保证支部党员和学生每月一次集中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书记上党课、专题研讨会、榜样分享会、红色读书会、团干部上讲台等多项自选学习项目。加强支部教师党员对学生工作的参与程度,实施“一党员一模块”负责制,从支部教师党员自身优势出发,结合教师党员的党内和系内职务,将学生工作内容模块化,使教师党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工作中的繁杂冗余问题。
原原本本学。制订理论学习计划,要求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发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福建足迹》、《习近平在福建》等指定能读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中医药传统文化相关理论,让理论学习突出中医药特色。丰富形式学。开展“追望信仰大道,领悟党史精神”观影活动;举办“弘扬中医药文化,护航军训保健康”文化传承活动;推进“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举办“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 感悟中医药文化魅力”文化宣传活动,做好中医药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分层分类学。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班,通过“三会一课”等,设置书记领学、集体共学、个人自学等环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主题教育真学深学。
2、贯通实践放射线,组建团支部生力军队伍,激发团组织澎湃力量
充分发挥系分团委的生力军作用,培养学生争做先锋模范的意识,在学中做,做中学。实施党支部、分团委、学生干部队伍网格化全覆盖管理。推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马班学员、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等中间力量,全覆盖下沉到网格中,开展工作。学生干部队伍在中药系分团委的指导下,成立了文明督导队、晚查寝小分队、杏林志愿服务队。杏林志愿服务项目曾获得福州市“最佳青年志愿项目奖”。
3、扩大传承覆盖面,组建青年干部后备军队伍,发挥中医药人才效能
支部将触角延伸到学生干部队伍中,在系部学生群体中形成“党支部—分团委—学生干部队伍”三级联动,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中医药文化传承列队。打造志愿服务分队。结合暑期“三下乡”与“返家乡社会实践”,在学生干部队伍中组建三支志愿服务队,深入连江、晋江等多个地区,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及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筹备特色文体活动。2023年度,开展文体活动共计213场,学生累计报名人次达17385位。结合专业特色,党支部牵头,分团委召集,学生干部队伍带领,走进社区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春风化雨送温暖”中医药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迈入校园筹划“传播岐黄智慧,培养仁心出芽”中医药文化宣讲活动;以团支部为单位,分区域分模块承包校园百草园,组建中草药日常养护小分队,开展“中草药养护”劳动实践教育;同时,依托我系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周系列活动。发起志愿服务项目。党支部、分团委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发起55次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在校生累计志愿服务时长7116.37h小时,2022级在校生2023年度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47.45h,其中学生预备党员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116h。
四、“立项活动”成效
(一)有机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让思想引领更有深度
支部以杏林党建工作室为阵地,推行“1+N”理论学习体系,构建了全覆盖、分类别的理论学习模式,推动政治理论学习下沉基层,丰富了支部力量,激发了支部活力,引领优良班风、校风、学风。从多维强化学习内容、多级建强学习队伍、多元组织学习活动三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建设,让思想引领更有深度。
(二)精准破除“党团学”隔离,让制度创新更有效度
本年度,支部积极围绕“党团学”一体化工作框架,破除“党团学”三类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割裂现象。在系部层面,推进党支部、分团委和学生干部队伍三者协同机制,推进五类学生干部交叉任职,统一协调党建工作和学生工作,推动党团学深度融合,推动党团学一体化协同发展。同时结合我支部深扎学生群体的特点,实施“一党员一模块”负责制,有效破除党团学三类组织间存在的屏障壁垒,提高了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上的成效。
(三)充分结合“三全育人”实践要求,让立德树人更有准度
一是在全员育人上下功夫。让每一位支部教师党员都自觉肩负起教育主体的角色,强化每一个支部党员的育人意识和责任,着力打造全支部成员共同育人的局面,推动形成“育人共同体”。二是在全过程育人上下功夫。发展党员是支部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从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五阶段,全过程完善“五育并举”体系。三是在全方位育人上下功夫。从理论转化、实践探索、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五个方面,打造五大育人阵地,实现育人空间从“点”转向“体”,让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五、佐证材料

图1:“一党员一模块”负责制
图2、图3 开展“青春践行二十大,春风化雨送温暖”中医药文化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图4-6 开展“传播岐黄智慧·培养仁心出芽”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图7-12 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分队前往福建各地开展


图13-15 开展“弘扬中医药文化,护航军训保健康”主题党日活动


图16-18 开展“普及中医药健康 感悟中医药文化魅力”主题党日活动


图19-21 “用心引领学生成长 用情做好学生工作”主题党日活动

图22-23 学生党支部相关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