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下“1+3X”研学践模式探究)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
“立项活动”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本项目由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批准实施,由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负责具体实施,项目实施时间从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止,直属党支部16名党员全员参与。本项目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党支部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优势,通过建立“理论宣讲队、社团学习队、实践先锋队”团队,构建“1+3X”研学践模式,深入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以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良好效果。

项目图示简介
二、“立项活动”背景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针对性,是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蓝图已经绘就,逐梦惟有笃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信心、团结奋斗,求真务实、顽强拼搏,不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因此,准确理解与学习中国式现代化是当前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学习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有助于充分发现中国社会与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也有助于组织及个人规划未来的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作为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的重要阵地,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中提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应该要着重学习与理解。为了更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通过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下积极探索“1+3X”模式,按照“研—学—践”的内在逻辑深入学习、研究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彻底解决学习浅尝辄止、覆盖过于狭隘、理论脱层实践等问题。本项目立足一个直属党支部,通过建立“理论宣讲队、社团学习队、实践先锋队”三个团队,全面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和实践。
三、“立项活动”做法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立足党支部一个中心开展相关活动,在“理论宣讲队、社团学习队、实践先锋队”三位一体框架下,打造一个闭环系统,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确立一个中心。以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为中心点,在2023年3月份组建“理论宣讲队、社团学习队、实践先锋队”三个团队,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担任项目组组长,支部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教研室主任担任各团队队长,其他党员教师和社团学生为各团队成员。明确该项目为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当前重点中心工作,确定相关责任人职责,由支部书记牵头,支部副书记配合,各团队队长具体实施,其他党员教师和社团成员围绕研学践模式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和实践。
二是明确三个体系。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三个体系的重点工作,其中“理论宣讲队”体系主要负责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和宣传,解决研究不够深入透彻问题;“社团学习队”主要负责开展校内外党的二十大精神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学习活动,解决学习覆盖面不广问题;“实践先锋队”主要负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关活动,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脱钩问题。
1.“理论宣讲队”体系内的成员,主要通过论文研发、课题申报、社区宣讲、企业宣讲等一系列活动,开展理论研究和宣讲活动。在项目实施期间,项目成员冯小燕撰写的《算法技术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观、困境与价值重塑》论文获得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3年优秀论文一等奖,项目成员蔡慧撰写的《智媒时代推进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逻辑进路》获得福建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22年优秀论文三等奖。课题研究方面,项目成员桑文婷的《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机制研究》院级课题和项目成员陈余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路径研究》厅级课题获得结项。思政金课方面,项目成员桑文婷的作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获二等奖;项目成员叶倩的作品《“群众路线”在宁德的坚持和运用》获二等奖;项目成员陈余西的作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获三等奖;项目成员吴志英的作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文明新形态》获三等奖。
2.“社团学习队”体系内的成员,通过读书会、学习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学习活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大学生党史学习读书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社、“星火辩论社”等读书社,先后开展了“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摄影比赛、“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医药精神”研学活动、红色故事宣讲活动、短视频创作大赛、“‘习’语金句”分享会、“我读我讲二十大,传播党的好声音”诵读比赛等50余场次。
3.“实践先锋队”体系内成员,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暑期研修、参观红色基地和共建教学基地等形式,提升中国式现代理论到实践的应用能力。暑期由项目成员桑文婷带领社团学生赴连江县中麻村小学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张勇带领社团成员赴宁德市福安县开展以“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组织团队成员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广西大学)开展暑期教师实践研修。2024年寒假假期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档案馆参观了“潮涌八闽——福建现代化历史进程”“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等展馆。之后到三坊七巷这一建设“数字福州”的大窗口,探寻三坊七巷数字化建设足迹。实践队实践中,项目团队冯小燕、罗洪老师带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读书社实践队在评选中获得优秀实践团队,项目团队成员罗洪、冯小燕和张勇分别获得优秀实践个人,微视频作品《三坊七巷“数”“予”魅力》获得优秀实践成果。此外,还先后与福州城市规划展示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博物馆及福建医科大学抗疫主题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形成一个闭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下‘1+3X’研学践模式探究”下,通过理论宣讲、学习研究和实践应用三个环节,逐一开展,学习研究和理论研究更好的应用于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之后对理论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实践又更好的反哺理论,对理论知识再研究再提升,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在这个闭环内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取得的成果在省级媒体、校级平台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进行宣传,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2024年寒假暑期社会实践成果“深耕数字现代文明 赋能文化发展新篇”在福建教育网刊登报道,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赴宁德市福安县开展以“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在当地电视台报道。今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中,将继续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下延续研学践模式进入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四、“立项活动”成效
在学生层面,形成了良好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氛围,特别是党的二十大创新理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生深刻的领悟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经过一百年奋斗走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始终坚守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学生们了解了党的最新理论创新、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对国家取得瞩目成就的自豪感,明确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少年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使命担当和历史责任。
在教师层面,通过理论研究、宣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员教师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把握。进一步让党员教师理想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懂得保持政治清醒;做到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进一步涵养党员教师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素养,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情感感召学生,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职业理想与国家需要和人民的期望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在社会层面,将中国式现代化最新理论成果输送到企业到社区,为基层百姓学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指导与帮助,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企业职工能够坚守到了路线方针政策,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事业发展中,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五、佐证材料

实践成果在福建教育网刊登

宁德电视台报道


宣讲成果获奖

实践队成员暑期实践